首頁
課程
資訊
鯨選
事件
專欄
快訊
知識服務
企業服務
商業活動
媒體服務
掃碼下載
用戶中心
旗下產品
微信掃一掃體驗小程序
找回密碼
賬號注冊
西京研究院
文章 325 | 關注 {{authorinfo.favoritecount}} | 閱讀 3163599
中美兩國政府高層日前突然宣布成立經濟金融工作組,“將定期、不定期舉行會議,就經濟、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”。在當前中美關系日益緊張甚至是劍撥弩張的大氛圍下,該舉措讓市場覺得有點猝不及防,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。中美之間突然如此親密的舉措,到底發生了什么?站在投資者的角度該如何解讀?
過去四十年建立的中美經濟貿易大循環,對全球來說是一件里程碑的事件,從根本上重塑了全球產業鏈和總供給曲線。六億多年輕勞動力突然加入到全球總供給函數里,為世界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,推動了總供給曲線的右移,制造了近半個世紀“無通脹增長”的黃金年代。
如果市場主體已經大批破產死亡,再出臺流動性救助政策,可能也會無濟于事了。對宏觀管理部門來說,如何在戰略定力與緊急救助之間保持平衡,是一門科學,也是一門藝術。
原因何在?就在于知行不能合一,知行脫節。如果賣方的宏觀研究是“知”,買方的策略制定并落地就是“行”。現在宏觀和策略有點脫節,策略以為宏觀跟過去一樣,挺簡單,淺層面那么一分析就以為搞懂了,然后草草制定策略,真金白銀操作,最后一踏糊涂。
比如2009美國次貸危機傳染到中國后,中國基于全球化的外循環體系(出口)遭到破壞,出口崩塌,因此大力推動國內各地基礎設施建設,通過城市化(房地產開發)的“大借貸—大投資”的內循環替代了外循環的收縮走出了困境。
政策端的巨大變化可能來自經濟面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探底。8月,一場“人民幣資產保衛戰”悄悄打響。A股下探到3000點附近,離岸人民幣匯率跌破7.3,房企碧桂園債券出其不意暴雷,地方政府財政頻頻告急,這樣的“股匯房債”四殺局面倒逼政策層必須出手。雖然當前金融市場仍然沒有完全穩定住,但是我們認為政策當局維穩的意志正在變得越來越堅定。
本文根據趙建博士9月5日在2023年服貿會由金融界主辦的全球養老金融分論壇的發言整理。有刪改擴展。感謝服貿會提供的這次機會,這是我第三次參加服貿會分論壇。養老金融我研究的比較早,十幾年前我在招商銀行做的一個課題,是測算中國養老金融體系的最優結構。具體說就是研究從理論的角度,“三支柱”的最優結構是多少
過去幾年一系列的政策,包括注冊制IPO的放松,還有對定增、對減持的這種政策的放松,其實都是為了促進融資,滿足高科技企業和銀行等一些需要紓困的國企的上市融資的需求。這就導致出現了一個不平衡的現象,就是面粉太多了,水相對來說有限。
可以說,在債務/流動性周期的上行期、火熱期,充沛的流動性,或者說“健康”的現金流量表掩蓋了資產負債表的“高杠桿”和利潤表的“高虧損”。此時,即使資產負債表有了慢性病,由于有現金流的掩蓋,也不會爆發問題和危機。這是我一直形容的“泡在水里的資產負債表”。
鯨融網是全維度企業成長服務平臺,專注于創業創新、商業管理與資本運營方向,以活動、內容、知識、數據、工具及資源等賦能企業成長。
使命:讓資本賦能企業成長
理念:互助成長、價值共享
快速導航
媒體矩陣
訂閱號
(ID:zijingkeji)
下載APP
媒體聯盟
聯系我們
鯨小二
友情鏈接